疏附县人民法院塔什米力克人民法庭工作人员赶往涉案林地。通讯员 乔桥摄
10月13日,天蒙蒙亮,记者就跟随疏附县人民法院塔什米力克人民法庭庭长努尔麦麦提·艾则孜一行,驾车从疏附县城出发。历经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一行人来到此行的目的地——疏附县塔什米力克乡13村。
“调解工作除了要讲法律,还要讲民情,许多鸡毛蒜皮的案件,却是群众心里最大的事。”这是努尔麦麦提·艾则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基层人民法庭处在预防和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线,是诉源治理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疏附县人民法院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依托人民法庭将大量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诉前、审理在前端,联动相关部门创新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诉源治理工作机制。
当天,努尔麦麦提·艾则孜和同事们要在13村巡回审理一起林地纠纷。两个当事人都是该村村民,亲戚关系,林地相邻,3年前,一方无意中占了另一方一些林地,双方就赔偿问题发生争执,一直无法和解,不惜对簿公堂。
考虑该案为相邻关系纠纷,如果一判了之,则很难从源头化解矛盾,消除两家隔阂,且不利于执行。于是,塔什米力克人民法庭决定在涉事林地开展巡回审判,现场进行法庭调查。
法官对当事人双方展开调解。通讯员 乔桥摄
近年来,塔什米力克人民法庭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诉源治理,运用民间纠纷通报机制,将风险点前移至预防阶段,提高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总结出许多特色经验,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降低纠纷成讼率。
赶到涉事林地后,努尔麦麦提·艾则孜带着同事们就地取材,在林地旁搭建起临时法庭。法官对现场实地勘查,听取该村其他村民意见,查明案件事实。随后,法官通过“背对背”方式对双方当事人展开调解,分别向双方释明林地相关法律规定及邻里和睦的重要性。
在法官两个半小时耐心调解下,双方各退一步,被告同意将占用的林地归还,原告同意支付已产生的1.5万元林木款。这场持续3年多的纠纷终于得到化解。
近年来,疏附县人民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实现从“化讼止争”到“少讼无讼”。自2021年以来,该院民商事收案数逐年下降,2023年收案数较2022年降幅达20.93%,诉源治理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