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指出,民事审判最大的实际就是案多,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主动融入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坚持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坚持实质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坚持把诉调对接的“调”再向前延伸,促进实现“抓前端、治未病”。
近日,喀什中院坚持能动司法,化解了一件长期信访案件,延伸了法律触角,展现了司法温度。
申请人廖某与被申请人张某合伙承包安装路灯的工程,因部分工程款迟迟要不回来,廖某担心自己的投资款收不回来,逼迫张某书写一份预计分红的协议。廖某拿着张某书写的分红协议到喀什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张某按照预计分红协议给其48万元。喀什市人民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廖某因错过上诉期,向喀什中院申请再审,中院又驳回其再审申请。之后,廖某开始不停信访。承办法官多次向其释法说理,按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系合伙纠纷,双方没有结算,工程款没有收回,就没有分红,一审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没有错误,本案不符合提起再审的条件。但廖某情绪激动,根本无法说通。看着年过半百的廖某为了索要工程款天天在承包方公司与法院之间奔波,脸上都是疲倦和沧桑。为了彻底化解信访案件,体现司法温度,承办法官主动承担起为廖某索要工程款的重任。
首先,承办法官通过出庭的律师联系到了张某,希望张某配合法院调查工作,去找承包方结算工程款,并与廖某尽快进行合伙清算。其次,因廖某手中无两人与承包方签订的案涉工程的合同,承办法官亲自带领工作人员顶着炎炎烈日,找到承包方某集团公司,查询案涉工程的合同内容、工程总价以及承包方是否已将工程款支付完毕。但很快就碰到了麻烦,因为承包方某集团公司搬迁,使得调查取证的路上碰了好几次壁,在调查和取证等待的这段日子,廖某天天来法院打探消息,每一次法官都耐心地接待了他,告诉他证据采集到了哪个阶段。功夫不负有心人,接连碰壁后最终还是找到了承包方某集团公司的负责人,经释法说理,对方答应支付欠付的85万元工程款,且不能支付给廖某,只能支付给承包合同的相对方案外人公司。随后,承办法官又召开几方当事人(包括案外人公司)的联席会议,由几方当事人共同书写了工程款偿还、分配的协议。当某集团公司的工程款余款到账时,信访人廖某脸上露出了笑容,并竖起大拇指,充分表达了对法院工作的肯定和满意。
下一步,喀什中院将继续加强和规范司法服务,改变法官“坐堂办案”的传统审判观念,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提升诉讼便利度和服务品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解纷机制,真正实现案结事了,让公平正义可见可感可触。